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六(1) (第2/2页)
文化、而非为如实展示徵文化而作。例如,园林的茶室售卖点心,有饭团、月饼、溏心蛋。 阙流溪说:“还好,他们没有卖烤包子。” 烤包子是外国对徵国食物的刻板印象。北离的烤包子也好吃。不过,古时,烤包子是北境游牧民族的传统食物,园林则主要见于南方,由作为征服者的皇室与南方贵族引入北境。虽然现在,所有人都吃烤包子,但倘若把鲜香流油的烤包子放在象征旧贵族平静谐和审美的园林里,仍有一种“风烟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错位感。 饭团与溏心蛋也差不多。 苏文绮说:“你听闻过溏心蛋的笑话么?” 阙流溪露出恍然。她像得到许可般爽朗地笑了。“是啊,溏心蛋我们徵国还是吃得起的。” 网络上曾流行过一则关于照林与徵的故事,照林人说,在徵,人们穷得吃不起溏心蛋。 古照林统治阶级的血统更接近伊洲人。尽管他们居住在西洲的北大陆,龙骨山以东的荒漠以东。他们的版图有时也到南大陆。徵鼎盛时,他们向当时还在南大陆的徵皇室朝觐。同样,有徵的皇帝欣赏他们的艺术与语言。古照林贵族有极繁复的文字。因此,日常中,他们亦使用徵语作为书面语。七百年前,发生一起近世才被考据出缘由、并与传说成功对照的灾厄。那是一场极大的地震。南大陆东方、大致在古徵与古照林边界的陆桥被摧毁,崩解成星罗棋布的列岛。自此,照林陷入几世纪的战乱。 灾变之前的照林与古代的徵点的是不同的科技树。随古照林贵族的流亡,古照林的数学、物理学、逻辑学传播往日壑洋之东,作为维洲科学革命的基础。 照林再次统一,是由于被殖民。古代,照林有当世最发达的航海技术。相当数目的照林人凭此渡过此前维洲人从未横渡的日壑洋。地理大发现时期的照林则已经稀碎,不存在宝石的星盘与白玉的高塔。当时的徵人将它当作被放逐者才会去往的蛮荒。最初,维洲的探索者无法将这些土地与人民认成典籍中的西方异域古国。但,为便于管理,维洲将西洲南北大陆与列岛的殖民地──包括若干徵长期丧失控制的区域──置于相同的行政区划,由此生成了现代照林。 后来的历史,参考许多伊洲、菩那洲、索洲被殖民国家的历史。徵的当权者意识到危机,成功维新。故,徵几乎没有成为过殖民地,照林成为殖民者在西洲的前哨与据点。在照林,在繁华未必逊色于东方都市的港口,反殖民的意识扩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照林独立战争爆发。最终胜利的社会主义政权坚持了一些时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改旗易帜。自此,照林的经济由停滞而腾飞。它有一定的版图,遂被当作成型中的大国。 维新后的徵国,一度并不弱小。不过,在维新以前,皇室为控制海峡以南的南境与民族复杂的北境西部而依赖起部分贵族的兵力。苏文绮的先祖即是在该时代以战功晋为藩王。维新的推行,是通过北离与一部分大贵族达成的约定。北离的维新派需要地方上的贵族以牵制北离的保守派。这些封疆的贵族亦决计联合一致、尊奉北离,以阻止南境在殖民者的阴谋下分崩离析。维新后,帝国开始现代化。但军队并未统一。 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成为徵的内战。 战后徵的发展,说来话长亦不好说。在溏心蛋事件上的简而言之,就是照林以为,帝国距离赶上照林的发展还相当遥远。如此偏见,一是由于意识形态,一是由于帝国在民间的国际交流上比主流秩序要求的封闭,一是由于帝国贫富确实悬殊──尽管照林不遑多让。 照林疾速发展的初期,帝国的军政府未放松对社会各方面的管控。作为二十世纪食物的溏心蛋在照林推广时,帝国普通民众尚接触不到冰箱。于是,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有照林人用这陈年往事证明自己制度的优越性,一时在徵──或者说在方文绮彼时摄取的信息内──成为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