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导赵云舟 (第1/2页)
小导赵云舟
赵云舟坚信一个道理:一个博士生导师的气质决定了其博士生的气质。或者通俗来讲,有什么样的博导,就有什么样的博士生。 比如同学院的明星博士生席宁,她做事目标明确,雷厉风行,在学院里人缘极佳,和她的三个导师风格如出一辙——都是那种会在凌晨两点回复邮件,把一天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人。 再比如他自己和他的两个博士生导师,都是慢吞吞的人,在常人看来都是不求上进,只求稳定。每次组会开得像茶话会,能从讨论学术到聊到哪家茶餐厅好吃但是排队人少,天马行空地能从下午聊到天黑,最后往往是因为食堂要关门了才散场。 确实也是,赵云舟本身不是个有多大学术抱负的人。博士毕业之后,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做一轮又一轮的博后,也没想着要登上什么学术巅峰,而是选择直接躺平做讲师。投简历的时候,他专挑那些离家远、竞争不激烈的学校,最后顺利入职了这个叫永城的小城市。 入职之后,他秉持着一贯的风格:不求多做,只求不做错。任何事情找上他,他都答应,然后慢吞吞地做完。教学评价还不错,学生们都说赵老师人很温柔,就是讲课有点催眠。 他原以为就他这个性格,学院让他带博士生还需要熬个好几年。没想到刚入职第二年,学院领导就找上门来,看他年纪轻、事情少,邀请他做小导,跟着资深博导李教授一起带学生。 赵云舟的学术准则第一条:如果博导和博士生风格迥异,大概率会翻车。 所以在挑选学生这件事上,他破天荒地花了比做其他事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仔细研究了每个申请者的材料,甚至还和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学生的简历上课外活动很丰富,感觉不是安心搞学术的料。别进来之后没空搞研究,最后毕不了业。"赵云舟翻过一页材料,语气平淡地下了判决。 "这个学生论文发表太多了,看会议和期刊质量,也是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的。别进来之后忙着发水论文,最后还是毕不了业。"又是一页材料被他搁到了淘汰堆里。 李教授在一旁喝茶,偶尔瞥一眼赵云舟标注得密密麻麻的评价表,心想这小子挑学生比相亲还严格。 "这个学生……"赵云舟的语气忽然停顿了一下,"虽然成果不是很亮眼,但是她的研究思路很连贯。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在做同一个方向,故事完整性很高。而且课外活动也比较简单,担任的都是主要职位,不像是去划水的。"他抬起头,难得给出了正面评价,"感觉是个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人。" 李教授放下茶杯,凑过来看了看魏亦可的简历。"行,那就叫她来面试吧。不过云舟啊,虽然我挂着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