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很少见的双更 (第2/3页)
“我一个深闺女子,不需要犬马,家中仆人也还够用,你这样不是在助我,而是在害我。” “害你吗……”景陌眼眶通红,两片嘴唇上下颤动,嗫嚅道歉,“我没想害你的,对不起。” 说完深深看她一眼,便消失了。 次日清早崔夫人去探望崔谨,两人都对昨夜的事闭口不谈。 崔夫人一如往常,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关心饮食汤药,最后提了几句提亲的事,就起身离去。 一直提心吊胆,惊惧不安的崔谨这才松了口气。 倒是提亲……晋王世子吗?崔谨想起那个故作老成到有些油滑的少年。 怕是帮元清求药和意外落水的事,将她推到众人面前,晋王趁机提出结亲,想靠她拉拢父亲。 他会将她嫁人吗?崔谨心绪复杂。 出嫁并不会使她自由,也无法让她脱离他的掌控。 她一只脚已迈入道门,若愿意,大可去求师父帮忙,乘风逸翥,远离尘寰。 可她偏不愿。 她的症结在心上。 她自出生就被他捧在手心,他不给她翅膀,不肯让她飞走,她便只能永远做雏鸟,永远活在他掌中。 即便痛苦,即便窒息。 其后数日,崔谨都不见父亲的身影。 元秉携礼登门数次,都被她婉拒,不曾见面。 五皇子元清也来过两次,一为探病,二为道谢。 小丫鬟小桑早就打听到,崔谨落水次日,晋王就勒令元秉进宫向元清道歉,并送还丹药。 何美人服食丹药后,病情大为好转。 崔谨听到这里,也就放心了,以身子不适,见不得风为由,也没有见元清。 这日天气晴朗无风,午后崔谨游逛花园,恰见meimei崔谊在和小丫鬟们赏菊,一时来了兴致,随口教她几句陶渊明的菊花诗。 回去的路上意外碰见一人。 其人生得文质彬彬,一双眼清亮有神,自带浩然正气。 崔谨认识他,行礼问候,“又渠先生,你竟回京了?” 此人姓杨,与元清同名,叫杨清,表字又渠,乃当世有名的文人。 只是不遇伯乐,四处投献诗篇,依旧蹉跎数年无人赏识,权贵们只愿收他做个取乐充门面的清客幕僚,不愿真心举荐他入朝为官。 没人愿意相信一个只会耕耘笔墨的人有什么经世济民的真才实学,他那些兵论、战论更被人看做是纸上谈兵,一时传为笑谈。 直到遇见崔大人,看过他所有文章后,举荐他到平西节度麾下做参军。 执笔的手握上了刀,而且握得很好,很紧。 仅一两年便崭露头角,刀笔交相辉映,颇有国士风范。 他在世人眼中,是崔大人最大的拥趸,据传他在军中,每逢醉酒,便大写诗赋,盛赞崔授。 杨清面带微笑,点头还礼,“边情告急,恐有战事,我来京中